发布时间:
2025-06-24 17:38:38
今天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,联合国专家组在2023年1月9日发布最新评估报告:如果当前政策保持不变,预计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将于2066年恢复健康,世界其他地区上空的臭氧层将于2040年恢复。
1985年左右,世界气象组织(WMO)观测发现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上旬,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都会出现空洞。卫星观测表明,1998 年臭氧空洞面积又比1997 年增大约 15%,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的面积。科学家们发现空洞面积逐年增加,甚至扩大到南美洲大陆;后来◆■★◆■,在北极、欧洲等地也发现了臭氧层的严重破损★■★■◆,这一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■★◆■。一旦臭氧层破坏★◆◆★★,无法吸收大量紫外线,无论对于植物还是动物来讲都会是一场生态灾难。
科学家们发现,过度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还可能会导致人类患上皮肤癌★★■、白内障★◆■■、免疫系统疾病等。2011年4月13日,世界卫生组织将紫外线
本次报告证实,逐步淘汰将近99%的禁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功地保护了臭氧层,使平流层上层的臭氧层显著恢复。
科学家们发现,人类自20世纪以来广泛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、发泡剂和灭火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元凶◆◆■。但真凶不是★★“氟利昂★◆”中的氟,而是“氟利昂”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的氯离子。当氟利昂等物质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从地面最终进入平流层,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来的氯■◆■★、溴等原子,抢夺臭氧中氧原子,发生图4所示的循环反应,导致氧气和氧分子的比例变高★◆■◆,臭氧分子的比例变低,造成了臭氧层空洞的逐年扩大。
我们都知道■◆★,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◆★★。太阳以辐射的方式不断地把巨大的能量传送到地球上来◆★■★,哺育着万物的生长■■■,创造了丰富多彩、生机勃勃的世界。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分为紫外光区(100-400nm)、红外光区(700nm)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(见图1)。
为什么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)都是仅由氧原子构成的单质◆◆■◆■,可谓同根同源,只是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■◆★■,闻起来有一股■◆■“鱼腥”味。
自从臭氧层空洞被发现以来,我们就对这个问题极度关注,毕竟这是真正能够切身影响到我们生死存亡的问题。国际社会1985年制定了《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》■◆,1987年,许多国家签署了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规定各签约国分阶段停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与哈龙制冷剂。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决议■◆,规定每年9月16日为《国际保护臭氧层日》■★■★◆★。
蝌蚪五线谱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★◆■■■,专注做权威、有趣★★■、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。
一提到紫外线■★■★◆◆,大家的脑海里就会冒出杀菌★★◆■■。紫外线为什么杀菌?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(脱氧核糖核酸)或RNA(核糖核酸)的分子结构★★■■◆,造成细胞死亡。
据古生物学家考证,在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主要由氮■◆、氢、甲烷★◆■◆★、氨■★★◆◆、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和少量水蒸气构成■★★★。含有高能紫外线的阳光直达地球表面,生物都经受不住紫外线的杀伤◆■◆,只能深藏于海湖水面之下。
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■★■◆,很少再有媒体继续关注臭氧空洞问题◆■,但在二三十年前■■★★◆■,臭氧层空洞却是如今天的全球气候问题一样,被人们广泛关注与谈论★★◆★◆。那么★★■,什么是臭氧层?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★◆◆■★★?
我们完全可以相信,经过国际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,人类将逐步修复正在被破坏的地球保护伞——臭氧层,使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并永远美好!
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到太空,如图2被科学家们划分为了5层★■■★◆◆:对流层■■◆★、平流层、中间层、热层、散逸层。
平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臭氧(O3),并在20-26 Km高度上达到最大值,形成臭氧层。臭氧层能强烈吸收波长为200~300 nm的太阳紫外线,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Km处的大气垂直结构(引自百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