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
2025-07-13 22:01:44
白皮书聚焦“碳中和”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机遇、认识误区★■◆、实施路径以及战略升级◆■★◆■,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指导★◆。
规划与路径不当:企业常认为碳中和与核心业务无关,或目标难以实现。应将其融入战略,分阶段设定小目标■■★★★■,减少对补偿方案的依赖,从源头减排■★◆。
概念理解狭隘◆■★★◆:■★■◆★“碳中和■★★”不仅是碳排放量的降低与抵消★★■■◆,还涵盖可持续发展相关行动,企业应承担更广泛社会责任。
应对措施◆◆◆■■:改变能源和原材料获取方式,推进绿色能源转型,建立绿色采购体系★◆■★;改变产品生产方式,升级生产工艺,减少产业末端环境问题★★■■◆,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传统资源;改变企业经营理念◆★■★★,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风险管理体系,与企业战略结合。
面临的危机:企业面临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商业风险,如财产受自然灾害威胁◆★、经营成本上升;利益相关方转变带来挑战,资本市场更关注企业环境表现◆★■■◆◆,企业可能面临破产危机◆■■。
1■■. ◆◆■★★“碳中和”背景与企业机遇★■★:全球气候变化促使各国推进◆◆◆■“碳中和”★◆★◆,多国设定碳中和目标■◆■★★,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★◆★◆,这要求企业进行零碳转型。企业实施“碳中和”不仅顺应国家战略★★◆■◆■,还能获得新业务机遇,如优化供应商管理■◆★■、降本增效◆■◆■、开展创新业务等★★★◆■,同时提升品牌美誉度,契合消费者可持续消费需求。
行动阶段:落实减排措施■◆■★■,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,推进低碳生产、办公、产品设计和供应链建设;开展生态保护项目◆◆,参与碳排放权交易★★★■◆。
5. 企业响应措施与优秀案例:各行业企业积极响应“碳中和”。快消行业如宝洁★◆★★◆★、欧莱雅◆■★■★★、沃尔玛★★■★★,推进供应链低碳转型,发挥品牌营销优势■◆◆■◆;纺织服装行业如BESTSELLER、安踏、Inditex,改造生产端,推广循环经济;互联网行业如百度、谷歌,实现绿色办公,提升公众对碳中和的认知和参与度◆◆◆★★;制造业中,雪松控股旗下斯坦科从原料环节助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■★◆■,格兰富从自身运营和客户使用场景入手节能减排。
沟通阶段:选择认证标准,提交数据文件,注册碳抵消账户◆■,接受第三方认证■■★■◆;主动披露减排进展■◆,引领行业和社会减排■★◆★◆■。
准备阶段:测算碳排放与碳足迹,设定目标与路线,包括确定测算边界、基准年,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◆★■■,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并评估可行性◆■★◆■。
对碳消费理解不足:消费者可持续意识提升,企业应提供真实透明的减碳信息★◆,引导绿色消费,减少浪费。